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佛家哲學研究下
Seminar on Buddhism (2) 
開課學期
10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蔡耀明 
課號
Phl7017 
課程識別碼
124 M0252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5,6(12:20~14:1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一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2buddhism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藉由佛教典籍與佛學論文的閱讀,探討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課題,從此形成典籍閱讀與哲學討論在經緯交織的面貌。
印度佛教隨著修行講究上的差異,發展出二大道路:一為解脫道,另一為菩提道。解脫道包括聲聞乘和獨覺乘,以生命體從世間的捆綁得到解脫為目標,屬於初步或基本的講究。菩提道的目標,則在於全方位成就無上菩提與廣泛地利益有情,屬於更進一步的講究。對佛教的實修與義理的探討,若從解脫道入手,也因此較為容易,並能據以循序漸進。在解脫道形成若干認識之後,有必要將觸角繼續伸展到菩提道。
人文學科研究所階段很重要的一環,即培養出面對原典的眼光與能力,再佐以第二手的學術論著或參考材料,發展出思辨與論述的技巧。倘若對原典生疏,不僅談不上專門的研究,開展不出個人的研究風格,而且對於第二手資料亦難以取捨或斷定優劣。有鑒於此,本課程大部分的重點,將放在這二大修煉道路的典籍,再延伸到相關的學術論著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,在於就所設定的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課題,透過相關經典的研讀、講解、詮釋、論陳,以及透過當代學者相關論著的討論,從而對印度佛教解脫道與菩提道的哲學操作與特色,建立以經文做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,並且奠定從事專門的佛教哲學研究的基礎。 
課程要求
授課教師編印課程大綱及講義,並準備相關資料於上課前發給學員,請學員務必預習。講授、提示要點、引發思考、提問、與專題討論交叉並進。討論時,要求言之有物,以佛教的經論傳統為根據,搭配當代的哲學研究的成果,藉以培養佛教哲學的眼光和洞見,並且養成學術所要求的清晰、條理、論辯、與知識內涵。 本課程定位為研究所層級的專題討論課,並非大學部一般的導論或通論課。學員不必有佛學背景,卻須快速補足佛學基本素養,且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,包括原典和當代學術論著,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,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。每一單元主題所列的「延伸的參考材料」,多少皆具參考價值;若是碩士班研究生,並不硬性規定必讀;若是博士班研究生,則要求藉此量力或盡力拓展課程修讀的廣度、深度、和層級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參見課程大綱 
參考書目
參見課程大綱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上課 
40% 
 
2. 
期中報告 
2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佛教的住地反思 
第2週
2/29  佛教的環境反思之一 
第3週
3/07  佛教的環境反思之二 
第4週
3/14  大乘佛教與菩薩行 
第5週
3/21  中觀學派 
第6週
3/28  瑜伽行學派 
第7週
4/04  溫書假 
第8週
4/11  如來藏打開的生命哲學 
第9週
4/18  本性清淨心 
第10週
4/25  菩提道菩薩行的實踐哲學>觀音菩薩法門 
第11週
5/02  菩提道菩薩行的實踐哲學>普賢菩薩法門�虛空藏菩薩法門 
第12週
5/09  學員期中發表與討論 
第13週
5/16  佛教之知識、真理、與權威 
第14週
5/23  生命歷程出現的氣憤 
第15週
5/30  生命歷程出現的(自由)意志 
第16週
6/06  生命世界的人權觀念 
第17週
6/13  知識與解脫�全面知識與闕漏知識 
第18週
6/20  期末報告